今年的畢業生們已經陸續走上工作崗位,開啟全新的生活。對不少畢業生來說,租房是在社會站穩腳跟的第一步,但由于缺少經驗,想要租到舒心的房子并不容易。本周,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發布的一項有1001名受訪者參與的調查顯示,80.7%的受訪者畢業時為租房而困擾,不了解租房市場,擔心踩坑是受訪者最困擾的問題。讓年輕人住有所居、住有宜居,65.4%的受訪者認為應依法打擊租房市場亂象,61.2%的受訪者期待加快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,并向年輕人傾斜。(7月20日《中國青年報》)
對于剛邁出校門的大學生來說,與找工作同樣焦心的是,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住處,而租金往往成為租房中的一道坎。此前據媒體報道,進入6月,北京市新增掛牌房源均價,較去年有明顯上漲趨勢;在高校畢業季來臨之際,高校畢業生進入租賃市場,新增租賃需求增長強勁,租金掛牌價,已逼近2022年的峰值。特別是,畢業生群體預算有限,目前租金接近工資的一半,將普遍面臨“租房貴”“租房難”的問題。
有調查顯示,超過64%的畢業生認為其在選擇意向就業城市時,會重點考慮房租因素。然而,現實情況是,很多人了解生存艱辛的第一課,也是租房。比如,就近租房難、虛假宣傳、房租畸高等,成為租房“三大難點”,從而也影響了年輕人的創業就業激情和生活質量,更影響了社會滿意度和個人幸福感。因此,進一步規范租房市場,強力調控房租標準,是公共管理和社會保障的重要命題之一。
因此,大學生“租房季”,不能成為租金“漲價季”。而只有立法嚴控租金,才能實現“租房自由”。這就要求,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進一步規范住房租金,實行調控、保障“兩手抓”,別讓畢業季變成房租“漲價季”。首先,在加快全國統一的《住房租賃管理條例》落地實施,明確租金標準等內容,為“房住不炒”護航。同時,借鑒國內北京等城市做法,大力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,通過公租房、廉租房、共有產權房等,國家和年輕人建立起社會契約關系,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結合起來,使國家更具凝聚力,年輕人更有獲得感。(作者 張西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