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output id="oqgnu"></output>
    <code id="oqgnu"></code>

          <tr id="oqgnu"><small id="oqgnu"></small></tr>
        1. 當前位置: 安徽新聞網 > 要聞
          “末腳村”的“變形記”
          來源: 安徽新聞網-安徽日報 2023-07-22 08:16:02 責編: 馬菁

         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,“貧困”就是黟縣碧陽鎮豐梧村的代名詞。古稱“古黟十二都”的豐梧村,一直流傳著“十二都,墊末腳,不是馱柴就馱料”的說法。

          時光荏苒,再次走進這個昔日的“末腳村”,吸引人們目光的,除了一棟棟古老的徽派民居,還有充滿新潮氣息的生態農場、浪漫風情的酒吧,以及造型別致的鄉村酒店、風光旖旎的房車宿營地等。

          盤活鄉村資源

          培育多元業態

          “我來的時候,村里的基礎設施和集體經濟有了一定改善,但發展還沒有明確的方向。村里年輕人基本外出務工了,整體缺少活力?!被叵肫饎偟饺螘r的情景,豐梧村黨支部第一書記、駐村工作隊隊長周濤濤歷歷在目。

          想,都是問題;做,才是答案。豐梧村的變遷,首先是盤活資源,培育新業態,推進三產融合發展。

          沿著鄉村小道折行,穿過一望無際的稻田,隱于大山腳下的無名初自然療愈酒店出現在眼前:白墻黑瓦馬頭墻,小溪穿梭其中,不同主題設計的11棟建筑錯落有致,設計簡樸、裝修淡雅,呈現出徽派建筑特有的清雅美學。

          音缽療愈、茶道、插花……白天有舞動的陽光,晚上可見滿天的星斗,一切塵世的喧囂都悄然褪去,只有靜謐的時光在慢慢流淌。

          2021年,這家酒店一開業就吸引了眾多游客。

          山溝里建酒店,拋荒地變農場。在豐梧,村里的每一處閑置資產都充滿無限可能。

          2021年,一位“海歸”青年企業家來到豐梧,投資建設樸蔓農場,流轉400畝低效拋荒地,種植黟縣“五黑”農產品之一的黑糯米,打造蔬菜采摘園、休閑花海、萌寵樂園等,并租賃村民閑置房屋,改造村集體廢棄廠房,建成創意米酒工坊和浪漫情調的“蔓廊”,推出農事體驗、萌寵互動、露營野餐、觀賞釀酒、沉浸看書等休閑業態,探索鄉村振興三產融合發展路徑。

          新業態在古老的豐梧村碰撞出了耀眼的火花。2022年,樸蔓農場、無名初酒店等企業以支付租金、發動務工、流轉土地等方式帶動村民增收,還為村集體增收近30萬元。

          柔性引進人才

          激活“第一資源”

          “這個連廊建成后,太陽曬不到、下雨淋不著,許多村民都在這納涼,可熱鬧了?!贝迕袢~梅蘭對家門口的“徽州巷陌”風雨連廊贊不絕口。

          這個被村民點贊的納涼處,由國際鄉村營造社的鄉建青年設計。

          今年5月,這群來自倫敦大學學院、香港中文大學、同濟大學等院校的青年人,來到豐梧村開展鄉村建設實踐,與村民共建田野驛站、水渠廊橋等鄉村節點,因地制宜打造鄉村公共空間。

         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“第一資源”。近年來,豐梧村創新柔性引才方式,通過“榮譽村民”等形式,吸引近百名各類人才落戶。

          建筑師張靚秋、劉魯濱夫婦,是豐梧村的常駐“新村民”。

          今年2月,他們發起豐梧·季鄉村建設行動,分鄉村賦能圓桌論壇、國際鄉村營造社、鄉村公共空間再創和鄉村建設巡回展四大板塊,面向國內國際招募青年建筑學子,圍繞鄉村節點、公共空間等改造和活化利用,通過藝術賦能、創意賦能、社區營造賦能,探尋鄉村振興更多可行的路徑。

          眼下正值暑假,豐梧·季鄉村建設行動,也吸引了許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大學生。

          “鄉村古建保護情況怎么樣,鄉村項目落地情況如何,群眾對于鄉村建設的滿意度高不高,是我們這次調研的重點?!北本┝謽I大學風景園林梁希實驗班學生張順涵建議,希望推動更多的“大學+鄉村”特色項目落地豐梧,為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服務。

          就地就業創業

          共建幸福家園

          “在家門口上班,通勤時間省了一大截,最重要的是能照顧到家里,陪在孩子身邊,不缺席他的成長?!绷钟裉m是樸蔓農場的一名前臺工作人員,原先在外地工作,看著近幾年家鄉發展得越來越好,便毅然選擇和丈夫一起返鄉就業。

          周濤濤告訴記者,去年,村內企業為村民提供47個穩定就業崗位,帶動季節性務工180余人,平均每人增收6000余元。

          豐梧村鄉村美了、產業強了,也為村民提供了創業的廣闊舞臺。

          “大豐收!七月小菜園,時蔬隨心配?!?021年,因為采收季節,自家的蔬菜供大于求,隨手發的一條“蔬菜盲盒”朋友圈,讓鄭濤意外開啟了返鄉創業路。

          誤打誤撞的“蔬菜盲盒”火了,“黃山好物”一不小心成了爆款。鄭濤趁熱打鐵成立了黃山拜年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,幫助村民帶貨,將當地的豇豆、茄子、辣椒等有機蔬菜,以“盲盒”方式打包掛上電商平臺,送上大城市的餐桌。

          “從最開始每周幾單到幾十單,再到平均每天固定有100多單,累計賣出了6萬多公斤蔬菜。目前,公司鏈接了60多戶村民,平均每戶增收6000余元?!编崫嬖V記者,公司在碧山流轉了30多畝拋荒地,種植多品種高品質蔬菜,打造標準化示范蔬菜基地,培育推廣“蘿卜計劃”,引導更多的村民參與。

          鄭濤透露,下一步將創辦“醬菜工坊”“主題農場”等項目,開展自然教育、親子游、共享菜園等文旅活動,促進農文旅深度融合。

          (黃山日報記者 王 蕾 祁 俊 本報記者 吳江海)

            相關新聞
          “八大家”的“新場景”

          亚洲日韩欧洲日本国产综合_五月天天天综合精品无码_久久久久久精品精品69_无遮挡黄动漫手机在线观看
            <output id="oqgnu"></output>
            <code id="oqgnu"></code>

                  <tr id="oqgnu"><small id="oqgnu"></small></tr>